目录
前言
关于纪年
文中“公元纪年”将欧斯泰称帝的第二年作为元年,该纪元下历史发展进程同现实世界相似。
关于语言
各地区专有名词后方括号中标注拉丁转写的源语言,默认为该地区当代所属政权的官方语言,例如出现在当代泰欧境内的默认标注现代泰欧语。若某一当代政权有多种官方语言,则选择一种主要族群的语言标注,如当代约塔什境内默认标注现代约塔什语。
其余情况下额外注释语言名,缩略形式见下文。
约:约塔什语
泰:泰欧语
法:法赫语
纳:纳什语
郁:郁兰语
两大帝国百年拉锯
在菲思勒联盟内乱后,克伦西斯王国趁机入侵菲思勒半岛,最终于前 99 年征服全半岛。随后国王科斯坦佩乌(Kostampeu)于前 93 年改国名为“泰欧王国”,认为自己已经成为全泰欧人的王。
前 31 年国王乌雅德瓦(Uyadva)死后,其幼子欧斯泰(Osté)篡位上台。在稳定国内统治后,欧斯泰迅速开始了其长达二十余年的陆续对外扩张,首先向东于前 26 年征服亚琉艮斯与奥克萨地区(泰:Óksa)诸国,之后于前 24 年向西迅速吞并刚刚结束战争、元气大伤的帕菲提与撒末亚两国。最终欧斯泰认为原先的头衔已无法形容自己的功绩,遂于前 1 年改称大帝,并修改历法以第二年为新纪年元年。此后的泰欧王国史称泰欧第二帝国。
亚琉艮斯诸多不愿臣服于泰欧的势力在国家沦陷后纷纷南逃至法赫拉穆特(Fahramut)王国(史称“法赫第一王国”)。欧斯泰在称帝后也曾入侵法赫王国,但在亲征途中病逝,目前最新发现认为是在军中的亚琉艮斯人毒杀了皇帝。逃过一劫的法赫王国随后国力逐渐增长,同泰欧帝国开始了在亚—奥地区的百年拉锯。
比赫曼复兴
在三世纪泰欧与法赫双双步入末路后,作为两大帝国夹缝的亚琉艮斯高原终于在数百年后迎来了再次崛起的机会。首先是在中叶翁贾统治下的短暂回光返照后,泰欧帝国先一步迎来了最终的崩溃。随着恺墨地区于 287 年宣布独立,建立伽迟蜡王国,各方势力纷纷走向最后一步,名义独立脱离了帝国统治。在东方的亚琉艮斯高原上,比赫曼王国再次复兴,以直接统治或是附庸的形式迅速控制了整个亚琉艮斯—南奥克萨地区。
法赫则坚持得更久。瓦赫塔(Wahta)的巴斯卡利家族在 200 年夺权,控制国王迁都瓦赫塔,巴斯卡利家族对旧都各大势力成功的斩首行动也给法赫第一王国带来了最后的活力,将法赫的灭亡推迟了一个世纪。但最终,马拉塔贵族们于 315 年借助比赫曼人的力量脱离了瓦赫塔的控制。东部的统治因紧急加税征丁行为先一步瓦解,卡什古高原陷入分裂。而比赫曼人在窥见法赫的羸弱后,于 320 年再次出兵一举吞并法赫。但由于国王突然离世,比赫曼中央因继承权斗争无暇顾及新征服的领土,最终比赫曼人在新占领的法赫领土上建立了里扎、科巴两个政权,并脱离了比赫曼王国的控制。
比赫曼第二王国在三百年的统治后,最终走向衰落。625 年,法赫第二王国在接连发动五次对比战争后,控制了绝大部分东亚琉艮斯地区,比赫曼退居北方并对法称臣。但不久比赫曼人便能等来法赫王国的再次终结。
伽夫尼人于 710 年一统卡什古高原,建立伽夫尼帝国,随后于 718–726 入侵并吞并了法赫第二王国。比赫曼王国趁机收复故土,并抵御住了伽夫尼的进攻。但同时在西方,泰欧已经再次崛起并于 735 年重建帝国,史称“泰欧第三帝国”。
泰欧帝国复兴后,在九世纪不断发动战争试图消除比赫曼王国这一巨大威胁。与此同时在北方大奥克萨山脉的山麓中,比赫曼曾经的一座附庸小国,约塔什,也已悄然崛起,并同泰欧结盟。最终九世纪末泰欧吞并比赫曼的多数领土,泰欧留下了少数领土,在其之上保留了比赫曼王国并将其交由附庸国约塔什控制。
约塔什崛起
十世纪又一波游牧民族,达尔达特人,冲上卡什古高原,使后者基本脱离了伽夫尼统治。约塔什王国趁机开始向东部扩张。
另一边泰欧在其统治下的亚琉艮斯高原上实行兵团制,所有成年男性均列入军队编制,在生产工作之余必须参加军事训练。由于不断有大量亚琉艮斯居民逃往富庶安全的帝国西部,泰欧帝国决定将兵团制改为西部每户人家都需要有人前往东部加入兵团,而东部每户人家只需留至少一名男丁于兵团即可,史称均征政策。新政策成功稳定了帝国人口的人口流动。
十二世纪,崛起的法赫第三王国逐渐成为了约塔什王国的一大威胁。法赫先是于 1120 年夺取芬贾后,北上亚琉艮斯高原进一步占领了泰欧帝国的部分领土,后又在世纪中叶吞并了卡什古大部,仅剩卡什古西北的布纳芙拉王国。约塔什迫于外部压力在东部改善了同曾经的劲敌布纳芙拉的关系,在西部由于自身国力的衰落,泰欧帝国也减弱了对约塔什的控制,并期望通过让利在东部获得约塔什的更多军事协助。同时法赫希望能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并担忧继续征服会导致约、布二国彻底倒向泰欧,从而给战争带来巨大消耗,故也对二国保持友好态度,并试图在经济上将二国拉向自身势力范围。此后法赫进入半个多世纪的强盛与和平,也让约、布二国获利诸多。
泰欧帝国在经历惨败后,又在 1142 年由于皇位继承问题短暂陷入分裂,亚琉艮斯人试图独立但很快便被镇压下来。
1303 年,法赫同泰欧议和,放弃对沙迦罗的保护。1310 年泰欧试图入侵沙迦罗,但行动不甚成功,一直未能完全吞并沙迦罗地区。而在泰欧陷入战争泥潭后,各方势力趁机联合围攻泰欧,亚琉艮斯人也于 1330 年起义独立,加入联军。在联军成功将泰欧帝国逐出沙迦罗后,亚琉艮斯人乘胜追击,使泰欧东部防线全面崩溃。在 1342–1345 年间围困并攻陷了泰欧首都道华林(Dovalam)后,亚琉艮斯国王敖拉勒于道华林称帝,随后征服泰欧全境。
敖拉勒的统治并不长久,1370 年新兴的黑火王国攻陷东亚琉艮斯,1379 年泰欧联军攻破道华林。但由于泰欧各方势力互不让步,皇室血脉也在敖拉勒统治期间被屠戮殆尽,最终泰欧各方决定建立联盟而非重建帝国,史称道华林联盟。
道华林联盟只能在亚琉艮斯高原上勉强同黑火维持对峙,孤立无援的约塔什在黑火入侵下解体,但由于国内动乱不断,黑火将约塔什本部化为一片废墟后便撤军离开,只保留了对亚琉艮斯与图兹涅克地区的控制。
列国时代
黑火王国的高压统治使得国内动乱不断,在十五世纪中叶统治就无以为继,随着 1456 年萨尔玛王国在加兰塔的建立,黑火势力范围龟缩至了东亚琉艮斯—图兹涅克一带。
1478 年萨尔玛王国统一卡什古高原大部后,改国号为“纳什摩尔(Nashmor)”。纳什随后曾有两次意图吞并黑火,但都未能成功。首先是 1480 年国王法萨普亲征时驾崩,第二次则是黑火向法萨普之子费尔达纳送上公主阿米娅和亲,使其打消了吞并黑火的念头。
但此时纳什已同法赫第四王国达成联姻,费尔达纳迎娶了法赫公主莱斯娜,法赫王子胡布纳尔迎娶了费尔达纳的姐姐格尔拉姆。由于莱斯娜时常欺凌阿米娅,费尔达纳怒而撕毁婚约,将莱斯娜遣返回国。法赫国王出于回击,也宣布结束格尔拉姆的婚约并将其遣返。但不料胡布纳尔因两人在婚后心生爱意,竟带着格尔拉姆私奔,销声匿迹。怒不可遏的法赫国王向纳什出兵,又被纳什—黑火联军大败。又是失去继承人又割地赔款的法赫国王郁郁寡欢,在某日外出狩猎时也和王子一样消失不见。莱斯娜随后于 1497 年登基,开始了其残酷统治。
莱斯娜一直对费尔达纳心怀怨恨,于 1511 年向纳什宣战,最终成功迫使费尔达纳交出了阿米娅及其子嗣。1520 年,费尔达纳联合北方的黑火与南方的古鲁马斯酋国出兵法赫,因国民对莱斯娜的残暴统治积怨已久,军队迅速抵达马拉索(即马拉塔)并破城而入,但最终费尔达纳只救回了一个儿子,阿米娅本人与其余子嗣被莱斯娜当面残杀。法赫就此亡国,费尔达纳和他最后的儿子也被折磨得精神失常,于 1532 年被卡伦卡家族篡位。
黑火王国因篡位同纳什摩尔断绝同盟关系,纳什兴师讨伐并成功取得黑火大多数领土。
1546 年爱格(Ägö)击败泰欧,夺取奥萨瑙(泰:Osanau),结束了其在奥德里斯海北岸的统治。外部压力促使泰欧加快了集权进程,1554 年,泰欧改制联邦帝国,长期执政的廷森家族成为皇室。
黑火王国进一步衰落,领土被泰欧与纳什两头蚕食,其残余领土成为今比赫曼州。
南奥克萨地区自此进入名义上效忠周边大国而内部自治的列国时代,纳什王国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中叶的两次改朝换代都没有对奥克萨诸国造成任何震动。但局势在十九世纪随着北方新兴强权朗格威尔的入局又再次升温。
十九世纪,朗格威尔在同菱萨尔曼协定划分了各自在北奥克萨的势力范围后,开始向奥克萨地区扩张,并接连发动四次朗—纳战争。1800s 首场朗纳战争首先试探了纳什国力,划分双方在北奥克萨地区的势力范围,1820s 第二次战争则真正开始了对孱弱纳什的入侵道路,先夺取了其在北奥克萨的附庸国列奇。
但大奥克萨山脉以南除了纳什,还受另一大传统强权泰欧的支配,且泰欧还在此前的朗纳战争中为纳什提供了不少援助。于是朗格在 1833 年联合菱萨与泰欧国内的亚琉艮斯独立势力发动奥克萨战争,并大获全胜。战后各方签订《曼哈柴克条约》,泰欧国力大减无法再遏制朗格的扩张势头,菱萨作为盟友则获得泰欧传统附庸国米斯,但亚琉艮斯人惨遭出卖,未能如愿独立。
消除了泰欧国的威胁后,朗格又联合菱萨迅速发动第三次朗纳战争,割取图兹涅克,势力进入奥克萨山脉以南,而内陆原本作为泰、纳之间缓冲国的贡法被菱萨收入囊中。
疯狂扩张的朗格于 1882 年爆发内战,内战双方为换取外部安全纷纷选择同纳什改善关系,放弃继续扩张,风云飘摇的纳什终于缓了一口气。
奥克萨地区幸运地未被朗格内战的战火波及,但在随后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中未能再次被幸运眷顾。
战事的导火索是遭逊普兰—菱萨联盟入侵的叶巴泰,叶巴泰为求自保先同朗格结盟,随后又寻求九佩索的调停。逊普兰—菱萨联盟因此于 1890 年最终同朗格、九佩索开战,随后包括泰欧在内的周边各大国也因各类同盟协定加入战争,这场战争日后被称为“荻洲大战”。
泰欧因同九佩索交好而遭菱萨不宣而战,随后为报复袭击宣布参战。纳什也为了夺回丢失领土加入战事,同泰欧一同在南奥克萨对菱开辟战线。但因菱萨将主力投放在了荻洲战场,九—泰联军难以应对,泰欧也无力抽出过多兵力布置在东部的奥克萨战区。雪上加霜的是,泰欧又在 1893 年遭法赫偷袭。法赫迅速占领了亚琉艮斯高原,而泰欧无法抽出兵力应对,只得放弃南奥战线以及收复亚琉高原事宜。另一边,朗格在奥克萨战线上独自迎战的纳什只好暂停进攻,只求收回已占领的领土。
1895 年菱萨最终投降,在失去菱萨尔曼的制衡后,迎接奥克萨地区的将会是一个比以往更为强势的朗格威尔。次年,纳什如愿在战后签订的萨托依协议中收回了一些奥克萨领土规定,而为拉拢法赫共同应对朗格威尔的威胁,泰欧未能在会议上取回东亚琉艮斯领土,只收回了 1833 年丢失于菱萨的直辖领土,其余的奥克萨大部自然落入朗格口中。
同年,朗格在南奥地区组建南奥克萨联盟,首都位于原米斯都城格努玛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