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料现象学的偏离与逆转——米歇尔·亨利对胡塞尔现象学的根本推进】
米歇尔亨利回顾胡塞尔意向性理论,发现作为触发意向性的感觉质料仅仅只是被胡塞尔当作和意向性中非质料的意向形式相对立的概念(质料和形式的二分好像是从亚里士多德就继承下来的),于是质料就变成了只是有待于意向性之光照亮的“黑暗”部分。
但实际上,既然意向性要求质料内容的在先给定,那么传统现象学中以意向性作为一切体验之本原给予的立场就要得到颠覆。质料首先是自身给予的,并使意向性成为“第二次给予”。
如果按照胡塞尔内时间意识现象学的观点,即内时间意识结构是一种形式化的观念,所有的时间都是被感知的时间,那么实际上没有任何真正意义的当下,因为“每个被感知的时间都是作为当下之中的过去而被感知的”(即已经自身给予的那个“当下”体验的质料)。
所以米歇尔亨利认为当下是印象,是活生生地给出自身的“生命的运动和自身显现”,它是真正排除了超越性的绝对的内在,意识不停遭遇它而不是构造起它。在这个意义上米歇尔区分了两种现象的显现方式,一种是经典的意向性,而另一种就是印象性地、感受性的质料的显现,称其为感发性,并且认为后者是前者的最终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