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纪(古典时代)
1。卡尔梯尤斯共和国刚刚结束了连年征战的状态,由于国内耕地大多长时间闲置而开始依赖捷罗弥亚的粮食供应。为了满足发展新领地的需求,共和国在收购价方面态度坚决。这造成了捷罗弥亚的不满:明显超纲的粮食出口使捷罗弥亚本土反而折损了粮食储备。而卡尔梯尤斯得知捷罗弥亚人积极性下降后便提高收购价,再次从刚被瓦尔铎人洗劫过,渴望重新积累财富的农民手里榨出了最后的粮食。共和国议院视此举为政策上的大成功。
该年冬季,北方地区迎来了一场苦寒,土地封冻使捷罗弥亚人错失了播种的时节,饥荒不久便蔓延开来。而作为附庸于卡尔梯由斯的半独立王国,捷罗弥亚的身份决定了共和国对其没有军事保护以外的义务。于是该年天气大好的卡尔梯人若无其事地袖手旁观,只提出了低价卖出粮食——此举对于捷罗弥亚的情况而言毫无实际意义,捷罗弥亚人于是在他们的国王带领下揭竿而起,打出了反附庸的旗号。
2.海湾对面的萨拉曼教团此时正在将国家军队宗教化,得知捷罗弥亚再反宿敌并向森努斯萨拉曼进军后,教团长果断决定出兵支援。这一次,用神圣论调统一过思想的大军为祖国带来了失地的收复,并爽快地向捷罗弥亚输送了大批的粮食,同时协助起义军南下。当年寄住在首都的难民后裔纷纷随军迁回,城市的名字被改为马士拉(Mashlat)意为“故乡”。共和国先前在此为宣告主权而树立的石碑被悉数捣毁,港口卡尔梯亚风格的纪念塔也被拆除改成了神像。
3.甯国船队继续沿河西进,开进了王土西境的大湖区。辛国和霍勒多游牧在旧时巶王的都城外消耗了大量部众,此时亟需休整。甯人借此机会悍然北上,一方面从海上攻克了若罗国的部分地区,在当地营修港口城市,而后驾船直插其首都,胁迫其废除与辛国的合约并臣服甯王;另一方面取道西部的草原边地包抄辛王国。孤立无援的辛最终在北方的山区灭亡,辛国君主在部队的营帐里打算自刎时被发现并缴械。贬为庶民流放到东部的海岛。是而王土归一,骊国也对甯示好。
4.为了打破留宾海根战场的僵局,梅加利持续派遣部队强行穿越山脉以切断敌方后路。队伍在山脉西麓集结,逐渐形成了常驻营地,王廷于是出资修建要塞城。
5.玻基昆纳以西仅一山之隔的沙漠地带一直活跃着以游牧为生的土人,他们以骆驼为坐骑,几个部落为海湾区域难得的绿洲纷争不断。在这个阶段,终于有其中之一成功地将对手悉数屠杀,建立了国家潘佩科(Panpiaco)。
6.欧尔芬王将首都迁至金矿附近,并开始计划修建辅助冶金业的水道。
第五代纪(古典时代)
1.捷罗弥亚的起义军和萨拉曼教廷军联合南下。带来了卡尔梯尤斯军团从未经历过的惨痛失败:他们常在两军遭遇之前便化整为零,相对薄弱的起义军分散到沿途的村庄进行掠夺破坏,而后露面的教廷军则以强大的战斗力迎头痛击。这种难缠的战术使卡尔梯尤斯议会一筹莫展,也就此改变了自古以来“对面列阵,结垒相击”的战争面貌,计谋和策略受到兵家的重视,为达胜利亦可不择手段。
前方败北的消息貌似已成为家常便饭,南下的联军很快便到达了首都卡尔梯亚;而在夺回马士拉的港口之后,萨拉曼也开始肆无忌惮地从海上运送补给和援军。卡尔梯尤斯首都卡尔梯亚持续被困,南部各个行省的援军开始在包围圈外与敌苦战,但因萨拉曼方面的海上力量牵制而没能使情况好转。卡尔梯亚城靠近海洋,但因地形原因并未修建有港口,这使得当地人总怀有危险来自陆地的思维定势。萨拉曼正是利用这点在海上给予其致命一击:当城内几乎所有守军都忙于应对陆上进攻时,载有大批兵力的海船由马士拉抵达,冒着搁浅的危险冲向近岸。这些沿海路攻击的教团军清一色地都是参与过其他攻城战的老兵,动用精锐的奇袭使得守军因惊慌自乱阵脚,迅速溃败。
卡尔梯亚建城以来首次宣告易主,萨拉曼教团在敌城中毫无怜悯地掠夺财物、处死将领和议员,并将投降的军团兵掳做苦力。议院要员中只有少数人在城外躲藏至夜晚得以逃脱。由于卡尔梯亚的失陷,共和国议院迁至旧塔拉尼撒王都希尔松(Cyrthon)进行,那里驻扎有卡尔梯尤斯剩余的海军主力。临时组成的议院决定请求与希科狄和沙罗麦赫建立同盟,分散萨拉曼的力量。此计很快便得到了同意:沙罗姆人和萨拉曼人界河上的一系列城市迅速武装起来,希科狄的象队也开进此地。
联盟的效用很快显现:来自卡尔梯尤斯各个行省的援军也终于整备完毕,开始逐渐收复失地,但卡尔梯亚仍在萨拉曼控制中;舰队被部署在希尔松的海峡地带以配合陆上的拉美多西亚军团对敌进攻。萨拉曼则凭借马士拉港控制着海湾东部并协调两岸领土上的兵力。由于卡尔梯亚的失陷,卡尔梯尤斯对北部大面积的国土控制力近失。捷罗弥亚趁虚而入占领当地的良田,根本上解决了粮食问题的捷罗弥亚人侵略性下降,使北部战事趋于缓和。为了回应萨拉曼的求援,捷罗弥亚王声称开始在兵制改革上寻求突破,实际上已然全无战意。
此时的希科狄新王临战登基,受持战前激进思想的一众谋臣影响,新王宣布将带领国家走向与卡尔梯尤斯平起平坐的巅峰时代。因参与西方战事而大肆征兵的希科狄再度向南夺取出海口,与都实交战;在北方,相对于捷罗弥亚方面的沉默,希科狄和沙罗麦赫的联军迅速猛攻萨拉曼。为保护靠近战场的首都,萨拉曼集中教团军精锐在界河北岸依托城市进行防守。双方一度损失惨重,但教团军最终以少胜多。
2.甯王朝为了利用自己的水上力量对全境加强统治,开始挖掘深入内陆的运河网。第一条水道的修建将原河流的上游决开,在北方的洼地里注为湖泊,随即转而向东流汇入大海,使得甯王朝可以以更高效率直接管理原辛国的土地。同时,王朝军也向西继续讨伐大湖以北的游牧民族霍勒多,开进大湖水域的船队大显身手,一度接近霍勒多王城。骊国也从南面出兵,一路征服直抵河畔,欲借此举拉近甯骊两国的实力差距,以使骊人暂时免于灭国,谋得与甯在西进伐戎方面的伙伴关系。
整饬了内政甯的甯王朝持续在湖上袭扰霍勒多王城,反击无望、乃至防卫上都逐渐吃力的霍勒多大首领对治下部族的影响力迅速下降,一些尚存实力的部族开始自立新的领导者,反抗王室动员以达到停战整休的目的。这些新的地方部族在名义上仍承认霍勒多的一体。
乌日钦(Ushkinn)、 喀音纳( Kayeina)、卓尔岑(Churrtsin)、 宏赞( Huntsam)、库苏雅(Kusuya)
面对甯的不断威胁,这五大部族最终一致拒绝听命于大首领。王都派出的平叛部队悉数战败,首领威望反而缩水,霍勒多人的分裂成为定局。东方的乌日钦和库苏雅分别向甯和骊求和,乌日钦方面的和谈在甯王朝内部深得人心,甯国的西扩停止,开始恢复经济和协调被征服土地。来自洛宁城的塞罗提基式民意表决制度在西扩战争中磨合达到完备,如何使广袤领土上的各个民族融入王朝的体系成为潜在的政治问题。相反,忧于受强大的甯王朝压制的骊国一心增强实力、穷兵黩武,搁置了来自库苏雅的停战请求。
3.发生在留宾海根尼耶地区的持久战事出现转机,梅加利方面的山中要塞落成后,山脉以西数十座城镇的十万兵力在此中转进入被占领区。纳尔维安海盗的士气因此一落千丈,其占领区域也被悉数收复。
4.在海面上充当主力军的塞罗提基斯在商业方面找到了突破口:掌控黄金交易的欧尔芬虽与西南岛屿上的另外两国有着以联姻为基础的铁三角关系,但从甯国海岸出发,经塞罗提基斯海运到欧尔芬的东方贸易利润之巨大,绝非从沙罗麦赫买来途径无数城镇的陆路交易品可比。两方开始努力建立联系,城邦联合体对欧尔芬王国的商业观察逐渐转变为政治上的战略意图,越来越多的城邦商船挂着蓝色旗帜试探着穿过战场前往欧尔芬,大多被纳尔维安所劫。面对此况,塞罗提基人开始竭尽其航海技术建造全副武装的双桅双层桨帆船。
塞罗提基斯的双桅双层桨帆船在实战中表现地着实优异,坚实高大的船身和出色的抗风浪性能使得出访欧尔芬的船队大部分得以平安返航。建造新型船只的技术也为建筑和其他武器提供了新思路。装配在甲板上的重弩和投石机在战斗中大放异彩。在梅加利的强力支持下,留宾海根尼耶终于收复全部领土,南方局势彻底对纳尔维安不利。重洋对面的欧尔芬因参与通商而表现出的亲敌令纳尔维安警惕,两国预定的联姻被借口取消。西南岛屿上的铁三角关系从此开始崩溃。
5.潘佩科与玻基昆纳分别为了摆脱沙漠气候和洪涝灾害向山脉上方扩张。玻基昆纳在为新领地修建神庙时目睹了潘佩科部落狩猎的情景。双方首次认识到山脉另一边文明的存在。
第六代纪(古典时代)
1.四国宣叛后,东方王朝态度的转变使得霍勒多王有了自救的机会。骊国对库苏雅的不依不饶成为霍勒多首领眼中的突破口,这使地位危在旦夕的首领遂提出计划:一是倾王室之私产贿赂骊王朝,争取休战甚至化敌为友;二是通过联姻使王领霍勒多与库苏雅合二为一,补充兵力以备平叛;三是征服顺序先弱后强,稳定人口庞大而水草丰美的喀音纳,优先对付卓尔岑和宏赞。
在骁勇善战的骊军面前同样家国不保的库苏雅同意了霍勒多的请求,士兵和迎亲队伍一同出发前往霍勒多大帐。但性格软弱的库苏雅王子暗中受骊国刺客胁迫,在婚礼上作为内应导致了霍勒多王遇刺。王子和新娘在混乱中失踪,下落不明。有传言称是年轻的新娘提早发现端倪,在事发后刺死了未婚夫却发现亲族皆已遇害,遂绝望自刎。骊王朝背弃信义的行刺使其财势俱获,成为游牧内战中最大的外族获益者。当晚行刺结束后,霍勒多集中起来的大军在营帐中群龙无首,陷入瘫痪。北方的三个独立部族都有了接管首领大帐的合理权利,早已在边境列阵的骊军也随时准备席卷残余的库苏雅力量。湖岸港口的甯国信使快马加鞭,向关注内战已久的甯王和议会传达这一要闻,整个东方世界一夜无眠。
2.攻打萨拉曼的战斗因希科狄分兵向东而陷入停滞。沙罗麦赫的轻骑兵在沙漠和戈壁中凭借优秀的灵活性神出鬼没,使得教团军不敢贸然挺进野外阻击敌人。同时,装备精良的教团军依托建筑进行的抵抗也令骑兵始终无法攻城。鉴于此况,沙罗麦赫国王干脆抽调北方兵力,向南协助希科狄攻打都实,重新获得了古代的东方出海口。
沙罗麦赫的突然抢攻打乱了希科狄王的强国计划,虽然提早降服了都实,但东方的巨大利益已被盟友瓜分。急躁的希科狄王转而使用贸易手段,企图在贸易上利用本国的雄厚财力压垮富庶的塞罗提基斯殖民城市以取而代之。一时间大批希科狄商船受命从东南方的阿庇努斯港(Apinus)出发,希科狄王还暗使商船携带教团军战俘流放到殖民城市附近的海岸,对其造成不安定因素。
3.卡尔梯尤斯的行省援军稳步推进,顺利地收复了首都。同年,寡头议会通过了关于建造卡尔梯亚港的计划。对于萨拉曼统治期间信仰了一神教的公民,则在法律上禁止了他们担任公职和一切教师职务。由于捷罗弥亚入侵,大量卡尔梯尤斯难民涌入西南方定居,诸行省政治压力加大,个别地区已经开始酝酿起义。北部山脚下的萨尔孔特地区却未被战火波及,在那里首次出现了利用人工引水灌溉的梯田,不断丰富的农业出产冲击着卡尔梯亚饱经蹂躏的经济中心地位。
首都已然收复,从希尔松迁回的寡头议会面临的是问题重重的国内形势和百废待兴的北方沦陷区。四个南方军团正以破竹之势向北驱逐侵略者,是停下来休整国家;还是乘胜追击,彻底消灭萨拉曼。在议员中争论不休。议会分为以军团总帅柯尔布斯为首的主战派和以候选执政官阿提努斯为首的主和派。
4.南方的奥科辛人再度越河北上,入侵了军事力量薄弱的塔拉尼撒。塔拉尼撒王召开议会,就是否寻求卡尔梯尤斯的援助广征意见。这个提案最终以三分之二的赞成通过。当天持反对意见的诗人埃尔伯在致友人的书信中写到:
“请您想象一下吧,在安其姆(Anscimn)的城墙上迎着晚霞北望希尔松,回忆起镶金的石门下家谱中祖辈的辉煌,天色渐暗,这些零星的幻想也在草原上黯淡。可城下蛮族的营火却时刻清晰可见。王是理智的,他的那些支持者们也是理智的。卡西罗啊,我们这个拥有着昔日辉煌的古国,如今也只有活在像我这样老顽固的最后一口傲气里了。卡尔梯人的贪婪是无尽的,世人皆知。谁有能保证安其姆这一方寸土,不会成为他们眼中的第二个希尔松呢。事已至此,热情老去的埃尔伯已无能为力了。若我将来在卡尔梯人、奥科辛人或者其他什么异族的刀下魂归希尔松,就请您带我唯一的孩子阿莉柯,到卡尔梯亚去吧。至少那些好战者们保卫起自己的土地来,还算尽职尽责。”
5.南方群岛的战役持续趋缓。欧尔芬与塞罗提基斯的通商逐渐兴盛,并在王室信件中明示了欧尔芬不惜开战的事实,奥科辛对此态度冷淡。惮于腹背受敌,在海上已处劣势的纳尔维安终于提出了休战请求。历经二百余年断断续续的战争,塞罗提基人终成赢家。而南方海域的和平,使得西起卡尔梯尤斯,经由欧尔芬,东至甯王朝的航线得以通航。在卡尔梯亚,新征召的年轻水手兴奋地踏上初程:在欧尔芬的格鲁夫河口,矿区运河迎着航灯的光芒流金溢彩;在希斯提法拉查,庞大的舰队升起城邦旗一字排开欢迎商船;甯王朝的各大驿站生意兴隆,货物盈市,沿海的上滨城更名“上宾”,礼遇四方来客。中间商减少带来的巨大利润使得沿途各地纷纷迎来了宝贵的贸易春天。史称“南大洋繁荣”
7.梅加利的山脉要塞因战争的结束而失去用武之地。全国近乎半数兵力被允许从要塞返乡,农业劳动力大增使得梅加利的领土利用率增加,大量新兴村镇出现。庞大的人口在使国家物资充盈的同时也挑战着其政治上的选王制度。战败的纳尔维安在南方海域的航行频频受限,与本国联系愈发稀少的东岸纳尔维安人希望独立为新的政权,博取邻国好感以保证自身利益。
8.玻基昆纳不断向河流上游扩张,来到了高原脚下,从首都开始逆流而上,七座直接建在河流上的城市在容纳人口的同时起到有效的防洪作用。坚固的城市基底将湍急的河流分割开来,其支流蜿蜒穿过大街小巷,最终引入各户的田地。大河两岸得以发展为可靠的农业区。
卡尔梯亚周边攻守详注:
霍勒多地带变革详注:
南大洋战争攻守详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