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奥尼加年代纪

第二、第三代纪(古典时代)

《国简-万国录》

东宁清元六年夏,上书诏博士于廷,委以修散佚之国史,整编誊抄以为一新。闻之欣往,幸与上同宴。饮乐作毕,府役引之内庭,始见旧时曰《国书》者数册。扬洒文字,遍铺之而阅,案不容也。中或有残卷,盖战时随禁军辗转使然。所记由太夫人至甯室北归间百余年段,尤蒙此创。

《国书》不得考矣,然既承上恩邀,自不愿轻慢。予求法于诸友,知彼南色络逖有遍藏诸外国史籍之殿阁。遂请于上,谓“群览外经以推吾典”是也。往八年而归,方作此。量外史所作,不拘词藻而多铺白话,遂原文引译以还其原貌,仅重纳卷帙序列而已。诚望后继史公得闻此序,以承予微志也。

玄洲,侯贯

篇一 – 大轭

二代纪塔拉尼撒战争示意

卡尔梯尤斯共和国为稳定北方国界,震慑对自己势力扩张心怀不满的捷罗弥亚人攻打了国力衰败无力反击的萨拉曼。夺取了海湾北部在卡尔梯人传统观念中被认为是东西方节点的森林区域。即使敌方兵力不足,惯于群体行动的军团兵在林地中仍损失惨重,这使得卡尔梯尤斯将领开始改良战术思维并下令伐木造城。日后成为重要的要塞港口森努斯萨拉曼,意为“萨拉曼人的海湾”。这被萨拉曼本国视为奇耻大辱。

一心消灭萨拉曼并向卡尔梯人倒卖东方货物的沙罗麦赫进一步蚕食彼国的河畔领土,大量难民涌入萨拉曼国都。带有宗教色彩的传言开始在民众中流传。不久,难民中出现了一位倍受追捧的领袖。此人叫朗哈迪(Lanhalti),曾从被卡尔梯尤斯占领的“森努斯萨拉曼”逃出,原为沙漠行商。在卡尔梯人攻城时,他以待售的布料包裹身体而从起火的马厩中逃生,加上他抵达首都城下时因将食物分给随行的儿童而近乎饿殍的形象,使他在被宗教倾向包围的难民中树立起传奇地位。了解到自己的影响力,商人在难民中加工宣传了当时的一些流言。散落在城外的难民由是开始变得有序,并相信“先前的众神之上有唯一的裁决万事的主神,当主神想要考验人们的意志时,就会示意众神收回他们的庇佑,使地上的人们诸事不顺,面临灭亡。而只有消灭宿敌,才能重获神的青睐并得到更多的恩赐;而畏惧敌人和伤害同胞的行为终会脱离神的怀抱,万劫不复。”在此论调下,人们开始将下令把难民安排在城外不得入城也不予职务的国王视为神的罪人。

消息传开后,萨拉曼国王发布了告示安抚难民,但不久便被焚毁;城门上的告示版也被破坏。随后,城内又下令对难民发放谷物以安抚人心。此时有人开始动摇,但随即被朗哈迪一派说教制止。为了避免动用武力进一步损害人心,国王只好亲自在城门上进行了演说。而城下难民的怒骂声盖过了他,站在外围的难民也因听不见而更加激愤,以为国王是在羞辱自己。最终,不知哪位狂热的信徒夺下了守成卫兵的矛投上城墙,刺死了来不及反应的国王。目睹此景的卫兵目瞪口呆,旋即被如潮的人群推开,朗哈迪在人海簇拥中直奔王宫,当天便处决了忠于旧王的大臣,驱逐了所有王妃和王储,有继承权的则被关押起来。朗哈迪的宗教布告被贴得满城皆是;王室的财物也被变卖,用于为难民修建居所。

此时多卡尔梯尤斯又兴师旅,面对塔拉尼撒在从首都至西南部岛屿航路上的一再阻挠、无端施威和使节在外交上的无理态度。决定乘胜解决对手多共和国派驻军团在其首都半岛的南北两段登陆,想要威胁其首都希尔松迫使投降。而塔拉尼撒以为对方占领穆里萨克岛时收为奴隶的国民鸣不平为由公然迎战,接着便与同样仇恨着卡尔梯尤斯人的萨拉曼和捷罗弥亚结盟。奥科辛多次有意向北蚕食其领土,均被击退。

捷罗弥亚和萨拉曼两国接受同盟关系后,一同围困了具有羞辱意义的“森努斯萨拉曼”。

卡尔梯尤斯对发生在北部的不利战事迅速反应,军团沿乡野小路绕到了捷罗弥亚北境,重创了当地守军,并放任瓦尔铎沙大举侵略。捷罗弥亚人因此迅速溃败,为了避免当地人的政治权利分配如早先的萨尔孔特人那样成为内患,共和国干脆将其收为保留原先统治方式的附庸。萨拉曼因盟友倒下而退守本土,同时烧毁了沿途的林地作为路障。

在向殊死抵抗的塔拉尼撒首都持续推进的同时,向该国南方的大部平原区域展开攻势。对战事态度犹豫不决的希科狄在使节的游说和渐显优势的战局面前最终选择了趁虚而入,与卡尔梯人一同隔绝了希尔松与其他地区的来往。奥科辛人也向北渡河。

由于塔拉尼撒将战船横挡在港口,常规而有效的攻城方式难以实现,围城的战斗在守方的坚持下陷入僵持。此时,一心想以速战速决之美名回国接受大好政治前途的卡尔梯亚指挥官采取了极端的决定:他开始从各占领区抓来俘虏并将他们集中在城门外容易看到的空地上定期杀害。对于这一活动的争议很大,许多军团兵也把接受行刑任务视为不好的象征,而暴行在希尔松城内起到的影响反而是愤怒而非恐慌。战争最后以付出惨重代价强攻港口的方式结束,国王以迁都至南方城市安其姆为代价保存了最后难民的生存,国土也近乎损失殆尽。塔拉尼撒在热带草原上独掌一方的时代宣告结束。

北上的奥科辛与南下的卡尔梯尤斯均不愿与对方直接接壤,双方移居者之间留出了一片真空区域忒弥纽斯(Terminus),意为“边界”。该地名义上属于奥科辛人,以旧塔拉尼撒王国的河运码头为中心,为行商聚集之地,法律在此地的作用较弱。

篇二-王土

三代纪甯王北归战争示意

在靠着广阔而富饶的土地恢复元气后,巶国新主命王朝军对霍勒多发起反击,大胜。巶国国土由此扩大至湖畔地带并设常驻兵力,逐渐有将士携家眷定居于此,练兵垦植兼行不误。游牧人向北方扩大了活动范围,为保住东方的都城和祖地。只得扶植辛国扩张势力。

骊、甯两国均对山脉之间的优良耕地进行了持续的开垦。在此期间,一支本该是航向都实一带殖民城市的赛罗提基商队被风暴带离航道,沿原以为是旧有目的地的方向来到了甯都洛宁城,受到甯国太夫人的礼遇。甯国因此获悉了西方大陆和南方群岛各国的存在,并结合塞罗提基人的思维理论开始对于航海的探索。

获得了北方崭新的土地资源后,霍勒多的各种生活所需得以稳定,摆脱了旱灾的影响并开始着手于夺回对湖东的控制权。联合刚刚奠定了国力基础的辛国开始南下,意图绕过有着重点防御部署的湖东地直取巶王都。

面对又一次入侵,巶国的王朝军决定撤回部分力量保护王都,同时保证河域直辖地带通向北方封地的道路运转;对南方仇视王室的骊国和甯国也作出了防范。战争前期的巶军在此计划下游刃有余,一度有反攻态势。

游牧入境,南方两国亦如期应战。出人意料的是,甯人在参战之初便投入了以塞罗提基斯商船为参考的单层桨帆船,使驻守在东部海边狭长地带的王朝军措手不及。巨舰直往王国中心而去,东南的战役未开始便已然失败。之后船队又北上进入内河,占领了巶国最重要的产粮地,也俘虏了受命前来坐镇的官吏。此时的巶王想要回防广大的沦陷区已不可能,国家易主成了时间问题。甯国船队沿河西进,不逾数月便抵达了位于河流分岔口处的王都,并凭借在水上的优势先于其余势力占领宫城。巶王朝终结,在战争中继承其主要领土的甯成为取而代之的新王朝。甯人立即对尚未解决的外敌采取了行动,将霍勒多和辛国的边界击退至战前状态。

篇三-南大洋

希科狄在吞并了南方海岸线之后开始劝降塞罗提基人在都实湾岸的殖民城市,这些城市的议会一致同意向都实王请求援助和雇佣兵。在都实人更加灵活的象队和弓兵分组配合方式下,庞大却显笨拙的希科狄阵列只能漫无目的地横冲直撞。战事以都实的扩张而告终。

欧尔芬人向南探索荒芜的山野,并在回形山脉中发现了金矿,这造成了欧尔芬在此后数个代纪中的持续繁荣。欧尔芬王也积极使用金矿作为外交筹码,这种地位上的提升使得同处西南岛屿的三国开始出现积极的王室联姻,从中获取鸿利的纳尔维安围困并贿赂了塞罗提基斯西部岛屿上的城市议会,并以此为跳板攻陷了留宾霍克人的首都。塞罗提基斯和梅加利米尼斯联合西进以阻挡入侵威胁。认识到自己正处优势的纳尔维安为了利用对方的恐慌心理,开创性地在船桅上挂起了绘有海兽图案的血红色长旗。对此,塞罗提基斯城邦联合也有效仿,他们在重返被征服岛屿时挂起了象征联合体身份并写有城邦名字的蓝色旗。相对于敌方旗帜明显的恐吓性质,这种旗帜的功用更多是以国家名义震慑那些先前的受贿者而使他们放弃抵抗。攻上了沦陷岛屿和南部陆地后。留宾海根尼耶、梅加利与塞罗提基斯随即结成第一次防御同盟,战船统一悬挂写有各自城市名的蓝色横风旗。在第四代纪近乎于群殴的海战中第一次出现了旗帜遮天的场面。

篇四-东瑶

来自山区的洪水使得玻基昆纳腹地的湖区受涝,其灾害尤以北部为重。在新大陆上,新城建立时必须由建城者与祭司、国王一同完成祭典,然而在神坛暂时无法使用的事实下,国王和祭司的态度均保守而强硬,绝不通融。急需新城市庇护的灾区居民因而强行开垦雨林自立都城。他们称自己建立的新国家为玛齐姆图(Mazzi-mnto),并在那里废除了繁琐误事的祭祀制度。         

在这个代纪末,玻基昆纳人在湖畔地带开始驯化一些动物,羊驼开始承担向山地和神庙运送商品的任务。

注释:

甯太夫人:甯二世国主,巶南逃太师之女江宁樾,人亦称之宁姬。

大轭:即卡尔梯尤斯,侯贯在其新编史中以之代指二三代纪中以之为中心的一系列西方战争。

王土:巶民族(巶、甯、骊、镡庭、东宁等)对自己国家及周边民族地带的总称。

南大洋:指两片主要大陆南端的小片陆地和群岛。

东瑶:十四代纪的东宁人对新大陆的称呼。

Aronov

Aronov

翡奥尼加轨道站站长

推荐文章

订阅评论
提醒
0 评论
最新
最旧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