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世界视域与现象学

论坛 个人区 叶影斑驳之地 / Do Bunosephith 自由、世界视域与现象学

  • 您的话题内容不能为空。
正在查看 0 条回复
  • 作者
    帖子
    • #6622
      sicusasicusa
      管理员
        @sicusa

        我们不是毫无前提性地解释和选择事物的,而是总是已处在一个世界视域中。维氏的立场可能会把这个世界视域描述成语言本身的视域,即哪怕意义虽然是语言的起源,当我们对它们进行描述和规范(尤其是使用形式化的语言)时,就已经在使用语言了,为此包括谓词判断在内的意识的逻辑机能对我而言是不透明的。这在根本上将对“自由选择”的谈论限定在视域内:我没有机会选择、没有能力描述那些“无法言说之事”,为此一种试图看清一切可能选择的理念要求我不得不将之压抑——我并不是先对选择做出解释才去行动,而是总是在行动中解释我的选择。

        一种提倡某种形式的自由的意识形态往往会驱使人们忘记这个裂隙,拟构出“视域之内的视域”,“公共语言之内的公共语言”:如何挑选衣服 / 耳机 / 键盘 / 相机……处于这个被限定的视域下的人认为自己接纳/驳斥特定的观点、选择购买怎样的商品是自由的。他们其中的一些人甚至可以把选择的原因描述得极富专业性。问题的关键并非他们与产品相关的专业知识本身,而是其对这些知识抱有信念的认识依据本身在这个狭小的视域中就是透明的、甚至被神秘化的(用现象学的语言来说,未悬置起对于这些知识的自然态度)。这个局部的视域甚至可以类比为动物实验场——在动物面前的屏幕上不断出现若干选项来点击,然后由实验员或是动物自己来解释自己的选择。当这些动物在彼此谈论自己做出选择的自由时,显然也压抑了这些选择都是被预定好的、而自己无法离开这个实验室的现实。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下的人是“单向度的人”。

        那么自由究竟如何去抵达呢?即便我们如何反思与悬置,也必须经由自然态度中的语言向共同体表述和表达,但既然视域本身是从一切向我显现的现象中一点点生长起来的,如果回到现象本身去,认识到现象的共性与其他可能性,便可以给出一种认识:即便是作为公共语言的视域本身也不是绝对的——这可以理解成是现象学对于私人语言批评的回应——私人语言之不可能恰恰就说明语言无法整全地描述事物,因此现象对于主体是敞开的,而主体对于世界也是敞开的,如果坚持去“看”,就有机会促进“视域的融合”。

    正在查看 0 条回复
    • 你必须登录才能回复该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