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创建论坛回复
-
作者帖子
-
哇,完全没想到的展开啊
好听!
不过为什么选择用了一个听起来像羽管键琴的乐器呢 感觉稍稍有点出戏(?
支持
(咕了很久的更新
第九首:
名称:Harp Concerto (竖琴协奏曲)
作曲家:Einojuhani Rautavaara(芬兰,埃诺约哈尼•劳塔瓦拉)
目前发行的录音就一个版本,Leif Segerstam指挥赫尔辛基爱乐乐团,Marielle Nordmann演奏竖琴
村姑是什么鬼(
湖务器艹(
主要推荐:
第一乐章庄严的快板(Allegro maestoso)
第三乐章广板(Largo)第一乐章是中央音乐学院曲式分析教材讲解奏鸣曲式时的范例(奏鸣曲式是一种通常有两个主题先后呈示、剧烈发展、最后主题再现或趋于融合的一种大型曲式
反正就是非常nb!!!)在这首乐曲中确实体现得相当标准直到7:55之前乐曲都可以听到清晰的两个主题:有着崩塌破坏感、激烈又不失优美的第一主题;中间有几小节的连接;以及如同光灵一般的第二主题,
简直美到不行啊光灵一般的高潮乐句:2:26
仿佛在夜空中穿行离去了:2:41
洒落的、久不消散的金色辉光:3:09
7:55之后的段落是两个主题的交织与自由幻想,到10:08第二主题在与先前不同的调上完整再现。12:32还有一个与第一首doctor gradus ad parnassum类似的、深情强烈的尾声……像是做了一个长长的、被树林和金色花朵围绕的梦
第三乐章曲式相对简单一点,漂浮在温柔的星海里www 算是延续第一乐章余韵的间奏曲(因为这首曲子还有个激烈的第四乐章)
第八首:
名称:Piano Sonata No.3 in b minor, Op.58 (b小调第三钢琴奏鸣曲,作品58号)
作曲家:Fryderyk Chopin
推荐版本:Maurizio Pollini早年录音
接下来的音乐因为时代原因,在和声调式色彩上已经偏离了亚夜世界的主色调。不过个人感觉它们对亚夜某一点的表现力大大强于前述的作品,因此也列于此处作为推荐。
用一张莫奈的画勉强贴合一下吧 (Antibes,vue du Plateau Notre-Dame
View of Antibes from the Plateau Notre-Dame)
印象派的重要的作曲技巧之一就是用音型表现意象,比如这首最后的刮奏:快速、密集、在高音区上下行的音符很容易给人带来星星点点的联想。个人的感受像是微风一株株拣起草地里很小很小的红白色花朵
第七首:
名称:Ma mère l’oye – for Piano Duet -:5. Le jardin féerique (鹅妈妈,钢琴四手联弹曲:5. 仙境花园)
作曲家:Maurice Ravel
推荐演奏家:Pascal Rogé/Denise-Françoise Rogé
Gordon Fergus-Thompson:
-
作者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