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显示: 1 - 10 的19 搜索结果

敬告深蓝(一)

昆兰拿起了床头的银壶,感觉手感轻得有些虚幻。

丁香花的香气从卧室的圆窗里飘来。

在春分过后的第二天,昨夜沉迷于生日狂欢的大祭司和被自己强拉着灌醉的助手一起,在地板的中央昏睡到了大中午。她将壶口高举到嘴边整个翻去,一滴不见,方才确信了手臂感知重量的真实。

强忍着干燥的喉舌,她转脸盯着尚未有意识的助手。那姑娘依着靠枕斜卧墙边,华服一角沾着不少糕点的碎屑,大概是醉倒时整盘压碎了。蓬乱的头发半掩颊边红晕,场面十分令人误会。也罢,误会就误会吧。昆兰盯着狼藉间洒满阳光的人形出神,眼前生疼,罩上了一重绿影。她记起昨晚的细节,自己并没有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只是说着疯话搂着地上的少女大跳祭神舞蹈。想到这里,她不禁觉得好笑。…… 继续阅读 “敬告深蓝(一)”

翡奥尼加年代纪

第十四代纪(王政时代-封建时代)

1.拜穆十六年,以推翻费里库斯及现届卡尔梯亚议院为目的的普利图军兵分三路,由北向南地开赴共和国首都。

受命在维蒂亚河右岸防守卡尔梯亚与周边诸行省边界的卡尔梯亚军,初次实战便遭遇了老将出身,在希科狄王朝战争中担任过临阵顾问的拉美多西亚总督普利图。两军交战,议院军由东向西绵延六百多千米,由四个军团组成的防线一日败北;仅有一个军团不到的人数成功后撤。自萨拉曼战争以来享受了一百多年和平的卡尔梯尤斯早已不似当年的虎将满堂,稍有谋略便可使尚不知何为战场的年轻士兵们大乱阵脚。伤亡不及对方一半的叛军原地留下伤员大步前进,紧随其后的辅助部队料理后勤,与前线主力分工明确。普利图亲率的拉米多西亚三个军团由海岸线急行军抢夺卡尔梯亚港,以阻挠对方一切可能的海上补给;来自马利萨科萨的两个军团由海军将领布罗苏斯率领沿海路向东迂回包抄;余下四个军团在新晋将领法拉库斯率领,从萨尔孔提亚和上卡尔梯亚方向往首都城下推进,并沿途牵制对方各部。…… 继续阅读 “翡奥尼加年代纪”

翡奥尼加博物志

部分旗帜设定(二)

达帕里拉王国,为坐落于都实西部,眅依沙罗麦赫教团的国家。

旗帜中心的纹章图案为当地分布最广的动物——白蛇,以作为地方上的象征。边纹和底纹为模仿骊国风格的装饰,用修饰成骊国文字的都实字母写有国家名。意在融合国内相当数量的后骊商业移民文化。

卓尔岑帝国是卓尔岑部族称霸草原后采取的称号。为体现帝国不可阻挡的东进威势,可汗在进攻甯王朝前选择了该旗帜来象征西方升起的巨大红日,威名远播,冉冉当空。红日上方的纹样被称作“齐拉日满纹”,由五个霍勒多部族的族徽拼合而成,象征吉祥永存。

都木然汗国,从短命的卓尔岑分裂出来并一定程度上继承了骊国文化的游牧国家。旗帜中心纹样由骊国的外交象征羊角杖演变而来,纵向延伸着齐拉日满纹变体构成的图案,亦取国祚绵长之意。…… 继续阅读 “翡奥尼加博物志”

翡奥尼加年代纪

第十三代纪(封建时代)

1.在纳尔维安国王以其对领土的强烈渴望打破南大洋既存秩序的同时,海峡对岸的韦茵施塔特也在与周边王国间的斗争中不断扩张。在韦因施塔特两代国王的成功军事领导下,身跨良种战马的骑兵扑向西北方向的各个邻国。虽在体型上不及旧大陆北部的游牧马种,这些产自热带地区的波伐姆马仍然在并不普及骑兵的此地大获胜果。自前拜穆一百一十四年以来,因斯陶森王国自恃拥有北奥科辛地区(当地语言称作“奥克森兰Aucsenland”;卡尔梯语称作“乌索留姆Urcselium”)最大的领土面积,以争夺出海口为目的向周围国家频繁发动扩张。战争在这一地区以武力为依托建立起了一系列新的秩序:沿海小国格拉斯弗和布斯鲁本为谋求自身安全向因斯陶森王国出借了港口并缴纳年金。南方的君塔则直接对其示好,成为助其与横跨海峡国力强盛的奥科辛王国斡旋的跟班;北部的赫希亚与忒弭纽斯两国则作为通往卡尔梯尤斯道路上的缓冲区而得以免受战争影响。…… 继续阅读 “翡奥尼加年代纪”

翡奥尼加博物志

关于萨拉曼人穿什么

作为首个由宗教统治的国度,萨拉曼将原本图案各异的传统民族白袍白帽统一为饰有蓝色条纹的样式。教团将此种款式解释为“象征着对河流的传统敬意与联系起神明子民的友爱纽带。”白帽两侧垂下的箭头形条带由萨拉曼教团旗图案演变而来,意在使佩戴者举目勿忘信仰与家乡。这种服饰配色被称为“萨拉曼条纹”,居民在缝制衣帽时可以自行设计喜欢的蓝色装饰,但不允许出现其他颜色的衣着。这项规定只在各传统节日期间解除。故普通民众家中多拥有数套不同图案的蓝纹袍,被称为“尤弥亚(Jeumiaan)”;和一套颜色艳丽华美的盛装,被称为“法拉(Farrah)”

萨拉曼条纹服饰的问世同时是一种对贫苦者的人文关怀,蓝色染料的原料在当地大部分地区都很容易获得,制作的工艺也并不复杂。教团用这种简朴衣着的推行一定程度地抹平了贫富差距带来的隔阂,以证实其“人人团结,民族至上”的思想理论。而在民间,各经济阶层的家庭都对这种服饰抱以热烈的欢迎。制作出最具美感的样式也成为萨拉曼妇女茶余饭后的攀比项目,一些地区甚至产生了专门的节日来评选最受欢迎的作品。“萨拉曼条纹”与其说是一种限制性的法令,更像是给所有萨拉曼人发放了一面任其发挥的画布,逐步唤醒和塑造了其民族的艺术崇尚。…… 继续阅读 “翡奥尼加博物志”

翡奥尼加年代纪

第十二代纪(封建时代)

1.经过仁帝耗时数年的安抚政策,镡庭王朝最终稳定了自己在东方的统治。巶民族的传统习俗仍然在各地延续,在战火中被毁的大小城镇也纷纷得到恢复。在额尔赫力宫廷中,皇室成员们与大臣同庆各大节日,生活在羽池京的民众也争相体验起来自草原的衣食活动。昌宁十五年,仁帝下令重建赤垣旧宫,以作为皇帝在该地的行宫。同时顺应着其最大的本地支持者———旧甯国议府派的期望,在赤垣宫对面重修议事府,因其建筑屹立于大河分水口正前方,取名“下江门”。镡庭朝臣将甯国的三府呈报制度不易监管视为其失败的重要原因:“议府有三而朝堂独一,如是滔滔于四野,一日可有千口非议。蛇鼠妖言之广播者,常速于清明圣谕矣。”在群臣的力谏下,下江门议府每年年初开庭一次,届时皇帝及左右相亲临议府督视,为期十日。各地说客不论路途远近皆集于一堂,会后散去,下江门彻底封场,至来年再次开放。…… 继续阅读 “翡奥尼加年代纪”

翡奥尼加年代纪

第十一代纪(王政时代)

1.甯国前线的游牧骑兵继续向摇摇欲坠的王朝进攻。在若罗人的配合下,卓尔岑可汗亲率各部攻城拔寨,草原良马的速度与冲击力远超甯国王朝军的想象;被驱赶在阵前哀嚎不断的同族难民也使城楼上搭弓挽箭的精兵难以出击。游牧民驰骋着绕过城墙切断了撤退的道路,只剩下孤城和诡异的静默。自永德十二年来,因卓尔岑放马寻山并射杀信鸟,王都与封原关再无联络。北上解围的王朝军从未间断,也从未得胜归来,“封原”一名使各地百姓闻之色变:几乎各户都有丁壮一去不回。以征夫离愁为基调的唱词取代了花鸟园林,迅速在甯国坊间流传

「萧萧城上风,依依故里人。

堂前言去去,自故难笑颜。

漫漫离乡路,北寻无音处。

来有铮铮卒,去有涕零妇。…… 继续阅读 “翡奥尼加年代纪”

翡奥尼加年代纪

第十代纪(王政时代)

1.旧大陆前所未有的征服运动随卓尔岑可汗的铁骑来到了草原西境,在得到了期许的大片土地后,宏赞可汗也班师回朝。正当宏赞主力大军回味着前夜的庆功宴御马高歌时,先前布下的卓尔岑伏兵暴起发难,将惊慌的盟友尽数射杀。后知后觉的宏赞可汗率亲卫弃甲而逃,却迎头碰上喀音纳乌参的追兵,后者不顾敌王的狼狈求饶,将其斩落马下。

宏赞可汗殒命三日后,喀音纳乌参提着敌王首级向卓尔岑可汗象征性地请功,得到了可汗本就打算留给自己而假意分与宏赞的北方土地。与此同时,卓尔岑使者在寥寥数位精锐战士的陪同下闯入宏赞王帐,用佩刀指着宏赞太子将其驱逐。此后,宏赞灭国,太子在家仆护送下北上牧马,虽犹称宏赞国,实已沦为蛮荒之流。…… 继续阅读 “翡奥尼加年代纪”

翡奥尼加年代纪

第九代纪(王政时代)

1.卡尔梯尤斯的对外扩张在攻陷萨拉曼王宫后告一段落。随着大执政率军凯旋,一众柯尔布斯派议员们不得不将目光从所向披靡的军队转向问题重重的国内。在卡尔梯尤斯辽阔的西岸本土,经济中心西迁所致的人口膨胀、公共设施紧张、犯罪频发、政商脱节等问题已经恶化到了引人注目的程度。对治理内政毫无能力可言的大执政迅速失去了影响力,在换届选举中败给了来自萨拉曼尼亚的行省总督——费卢皮乌斯。

在利用前行省总督职务为自己赢得威信后,费卢皮乌斯又着手颁布了一些诸如树立雕像等无关紧要的政策来为自己争取部分老派议员作为关系网。这样的政治铺垫耗费了他将近一年的时间,在这期间也不乏修缮各地道路等务实之举;然而一年之后,拥有了自己阵营的费卢皮乌斯才正式着手实行自己的发展计划。费卢皮乌斯执政第二年初,这位新任执政官在一片骂声中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分化卡尔梯尤斯本土。费卢皮乌斯阵营中拥有丰富经验的老政客们纷纷接受了行省总督的职务前往西方的广阔领土。此后,萨尔孔提亚(Sarrkontia)、拉美多西亚(Ramedossia)地区的政务都得以由各自的总督府及时管理。新的政治架构将寡头议会从铺天盖地的地方问题中解放出来,而费卢皮乌斯本人却仍然只能在他的萨拉曼家丁保护下出入公共场所,就连议员们给他写信的开头都变成了不堪入耳的“萨拉曼窃国贼”。…… 继续阅读 “翡奥尼加年代纪”